close

IMG_20170728_232524_665.jpg

  《花甲男孩》,是自臺北回來後的某個深夜裡讀完的。記得最後一篇故事完結的時候眼眶濕濕的,心中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触。像是某些壓抑着的情緖在内心深處翻湧,以為遺忘了的回憶也宛如剪影般一一浮現於眼前。

 

  其實《花甲男孩》這本由九篇短篇小説集結而成的作品早於2010年出版,到了今年被改編成電視劇《花甲男孩轉大人》而再次受到瞩目,也乘势推出了增訂新版。七月初在臺北誠品買了增訂版,回來後就迫不及待開始讀了起來。不過因為工作作息關係没法一鼓作氣讀完,所以断断續續地也耗了近一個月時間才能把整本書消化。

 

  我想,作者楊富閔一定很愛臺南這片土地,不然怎能寫出带有如此濃厚在地色彩的故事。每一段故事,都透露出細腻情感,也刻畫出許多道地文化與生活。好像就可以想象哪陣風吹過稻田,還有廟裡的香火等,一切仿佛那麽真實,仿佛就是我們身邉會上演的生活情節。

 

  《花甲男孩》寫的是關於臺南的故事。或許更确切來説,楊富閔寫的,是一段關於家的故事。從《暝哪會這呢長》到《花甲》,説的,都是一群人對於家的眷戀,對於家的嚮往。故事裡的家庭幾乎都不是完美的,每個人物都带着或多或少的瑕疵,背負着或大或小的傷痕。但正正是這些人物的不完美,讓每段故事都顯得那麽真實,也那麽地揪心。是的,幾乎每一篇讀完我都是紅着眼的,有時因為悲慟,有時因為被感動。人到了某個年龄層涙腺就會比較發逹,一定是這様,哈哈。

 

  最喜歡的一篇应該是《暝哪會這麽長》,喜歡那句不時被提起的“大内無高手,惟一姐,惟阿嬷”。短短一句話,不同的時候説出竟是截然不同的情緖表逹。從一開始對於阿嬷的崇拜,到後來的思念,只用一句話就把深厚的祖孫情彰顕出來。阿嬷,是那様的一種無可取代的存在,對於故事裡的人物們,我想,對於作者亦然。

 

  想起了往生的阿嬷,曾經,我也從她身上得到過那麽多的愛。曾經,我是阿嬷在門口笑着看我跑向她的小孩;曾經,我是阿嬷揮着手讓我離去,看我翱翔的少年;曾經,我是那個來不及回家送她最後一程的不孝孫。有多少的愛,就會有多少對等的傷痛。一直埋藏着的回憶,讀着《花甲男孩》一一被翻了出來。阿嬷,怎麽好久没來夢裡找我了……阿嬷,妳還好嗎?

 

  對於往生人的思念,或許才是這世上最遥逺的距離。《繁星五號》裡失去兒子的校車司機,每天載着一批批的學生安全上下學,像是無止盡的輪迴,也像是為父者一個人的贖罪。那股悲慟,那種失去至親後的麻木,那段只有自己才能走出來的傷痛,楊富閔,讓讀者深切地感受了。想起了《百日告别》這部電影。用百日告别你,但,真能百日就能彻底道别嗎?

 

  我想楊富閔在《花甲男孩》裡想寫的,終究還是對一個家族的愛。家,是岸,是終站。故事裡的他們,都回家了,在逃跑之後,在受傷之後。而家,那個自己某個時期又愛又恨的地方,會是疲累了,涙乾了的時候,想回到的避風港。嗯,故事裡的他們,都回家了。

 

  我,也該回家了。

 

  暝,被思念拉得很長很長。就快破晓了吧,我想。天亮了,我們都回家,好嗎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暝哪會這呢長 花甲男孩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空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